背景
面试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认识和学习的过程,即便暂时没打算跳槽,隔段时间出去面一面对自己还是有些好处的:不仅可以评估一下自己在市场的价值和竞争力,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新技术、更新一下自己的技术栈。
开始面试
上周我投递出了简历,岗位是java后端开发工程师。这周华为面试官给我进行了面试,面试过程中他问了Java的反射原理。(不得不夸一句,华为的效率真高,上午面完一面,晚上二面马上安排上了。)
好了开始分享面试经历
说说你反射的理解
到底什么是反射呢???
反射的核心就是JVM在运行时才动态加载类或调用方法,访问属性,它不需要事先(写代码的时候或编译期)知道运行对象是谁。
每一个类都会产生一个对应的Class对象,也就是保存在.class文件。
所有类都是在对其第一次使用时,动态加载到JVM的,当程序创建一个对类的静态成员的引用时,就会加载这个类,Class对象仅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加载,static初始化是在类加载时进行的。
public class TestMain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ystem.out.println(Test.name); // 对Test类的静态成员name引用。
}
}
class Test {
public static String name = "Test Name";
static {
System.out.println("Test静态块");
}
public Test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Test构造了");
}
}
输出:
1.Test静态块
2.Test Name
2. 类的生命周期
一个类编译完成后,下一步就是开始使用类,怎么使用?
类编译完成后,开始使用类,在程序执行中JVM通过装载,链接,初始化这3个步骤完成。
- 装载:由类加载器完成,找到对应的字节码,创建一个Class对象。
类加载器首先会检查这个类的Class对象是否已经被加载过,如果没有加载,默认的类加载器就会根据类名查找对应的.class文件。
加载器将.class文件的二进制文件装入JVM的方法区,并且在堆区创建描述这个类的java.lang.Class对象,用来封装数据,但是同一个类只会被类装载器装载一次。
- 链接:就是把二进制数据组装为可以运行的状态
-
校验:一般用来确认此二进制文件是否适合当前的JVM(版本)
-
准备:为静态成员分配内存空间,并设置默认值。
-
解析:转换常量池中的代码作为直接引用的过程,直到所有的符号都可以被运行程序使用(建立完整的对应关系)验证类中的字节码,为静态域分配空间。
- 初始化:如果该类有父类,则对其初始化,执行静态初始化器和静态初始化块。
3. Java反射框架主要提供以下功能:
- 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
- 在运行时调用任意一个对象的方法
-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
-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(通过反射甚至可以调用private方法)
反射的基本用法
1. 获得Class对象
<1> 使用Class类的forName静态方法:
public static Class<?> forName(String className)
在JDBC开发中常用此方法加载数据库驱动: Class.forName(driver);
//加入Java开发交流君样:756584822一起吹水聊天
<2> 直接获取某一个对象的class:(编译时已知类型名称或已知对象)
Class<?> klass = int.class;
Class<?> classInt = Integer.TYPE;
<3> 调用某个对象的getClass()方法:
StringBuilder str = new StringBuilder("123");
Class<?> klass = str.getClass();
注意: 使用.class来创建Class对象的引用时,不会自动初始化该Class对象,使用forName(…)会自动初始化该Class对象。
2. 判断是否为某个类的实类
一般:用instanceof关键字判断
反射:反射中Class对象的isInstance()方法
public native boolean isInstance(Object obj);
3.创建实例
通过反射来生成对象主要有两种方式:
<1> 使用Class对象的newInstance()方法来创建Class对象对应类的实例。
Class<?> c = String.class;
Object str = c.newInstance();
<2> 先通过Class对象获取指定的Constructor对象,再调用Constructor对象的newInstance()方法来创建实例。
// 获取String所对应的Class对象
Class<?> c = String.class;
// 获取String类带一个String参数的构造器
Constructor constructor = c.getConstructor(String.class);
// 根据构造器创建实例
Object obj = constructor.newInstance("23333");
System.out.println(obj);
4. 获取构造器信息
主要是通过Class类的getConstructor方法得到Constructor类的一个实例,而Constructor类有一个newInstance方法可以创建一个对象实例
5. 获取方法
<1> getDeclaredMethods() – 返回类或接口声明的所有方法,包括公共、保护、默认(包)访问和私有方法,但不包括继承的方法
public Method[] getDeclaredMethods() throws SecurityException
<2> getMethods() – 返回某个类的所有公共(public)方法,包括继承的公有方法
public Method[] getMethods() throws SecurityException
<3> getDeclaredMethod() – 返回一个特定的方法,其中第一个参数为方法名称,后面的参数为方法的参数类型对应的Class对象
public Method getDeclaredMethod(String name, Class<?>... parameterTypes)
<4> getMethod() – 返回一个特定的方法,其中第一个参数为方法名称,后面的参数为方法的参数类型对应的Class对象
public Method getMethod(String name, Class<?>... parameterTypes)
Class<?> cls = Class.forName("java.lang.String");
Object array = Array.newInstance(cls, 25);
//往数组里添加内容
Array.set(array, 0, "hello");
Array.set(array, 1, "Java");
Array.set(array, 2, "fuck");
Array.set(array, 3, "Scala");
Array.set(array, 4, "Clojure");
//获取某一项的内容
System.out.println(Array.get(array,3));
//加入Java开发交流君样:756584822一起吹水聊天
其中的Array类为java.lang.reflect.Array类,我们通过Array.newInstance()创建数组对象,它的原型是:
public static Object newInstance(Class<?> componentType, int length) throws NegativeArraySizeException {
return newArray(componentType, length);
}
newArray()方法是一个Native方法:
private static native Object newArray(Class<?> componentType, int length) throws NegativeArraySizeException;
最后
Java面试没有其他的诀窍,只看你对这些知识点准备的充分程度。so,出去面试时先看看自己复习到了哪个阶段就好。
下面分享的腾讯、头条、阿里、美团、字节跳动等公司2019-2020年的高频面试题,而且这些技术点整理成了视频和PDF(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),包含知识脉络 + 诸多细节,由于篇幅有限,上面只是以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一部分。点击这里就可以获取
**Java部分精讲视频领取学习后更加是如虎添翼!**进军BATJ大厂等(备战)!现在都说互联网寒冬,其实无非就是你上错了车,且穿的少(技能),要是你上对车,自身技术能力够强,公司换掉的代价大,怎么可能会被裁掉,都是淘汰末端的业务Curd而已!现如今市场上初级程序员泛滥,这套教程针对Java程序员1-6年的人员、正处于瓶颈期,想要年后突破自己涨薪的,进阶Java中高级、程序员对你更是如鱼得水,点这里赶快领取吧!
如果你觉得自己学习效率低,缺乏正确的指导,可以点这里或者加入资源丰富,学习氛围浓厚的技术圈一起学习交流吧!
群内有许多来自一线的技术大牛,也有在小厂或外包公司奋斗的码农,我们致力打造一个平等,高质量的Android交流圈子,不一定能短期就让每个人的技术突飞猛进,但从长远来说,眼光,格局,长远发展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