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act脚手架
- 01-react脚手架
- 02-创建项目并启动
- 03-react脚手架项目结构
- 04-功能界面的组件化编码流程(通用)
- 一、todoList案例相关知识点
- 配置代理
- react脚手架配置代理总结
- 二、github搜索案例相关知识点
01-react脚手架
1.xxx脚手架: 用来帮助程序员快速创建一个基于xxx库的模板项目
- 1.包含了所有需要的配置(语法检查、jsx编译、devServer…)
- 2.下载好了所有相关的依赖
- 3.可以直接运行一个简单效果
2.react提供了一个用于创建react项目的脚手架库:
create-react-app
3.项目的整体技术架构为:react + webpack + es6 + eslint
4.使用脚手架开发的项目的特点: 模块化, 组件化, 工程化
02-创建项目并启动
- 第一步,全局安装:
npm i -g create-react-app
- 第二步,切换到想创项目的目录,使用命令:
create-react-app hello-react
- 第三步,进入项目文件夹:
cd hello-react
- 第四步,启动项目:
npm start
03-react脚手架项目结构
04-功能界面的组件化编码流程(通用)
- 拆分组件: 拆分界面,抽取组件
- 实现静态组件: 使用组件实现静态页面效果
- 实现动态组件
- 动态显示初始化数据
- 数据类型
- 数据名称
- 保存在哪个组件?
- 交互(从绑定事件监听开始)
- 动态显示初始化数据
一、todoList案例相关知识点
- 拆分组件、实现静态组件,注意:className、style的写法
- 动态初始化列表,如何确定将数据放在哪个组件的state中?
–某个组件使用:放在其自身的state中
–某些组件使用:放在他们共同的父组件state中(官方称此操作为:状态提升)- 关于父子之间通信:
1.【父组件】给【子组件】传递数据:通过props传递
2.【子组件】给【父组件】传递数据:通过props传递,要求父 提前给 子 传递一个函数- 注意defaultChecked 和 checked的区别,类似的还有:defaultValue 和 value
- 状态在哪里,操作状态的方法就在哪里
配置代理
App.js中代码(App组件)
import React, { Component } from 'react'
import axios from 'axios'
export default class App extends Component {
// 解决跨域的方式1:配置一个中间代理,它和client的端口一样
// 比如 client:3000
// server:5000
// client向server直接请求数据,会产生跨域,然后在package.json中配置一个"proxy": "http://localhost:5000"
// 此时这个中间代理的端口是3000,client先向中间代理(端口3000)请求数据,所以aixos.get('http://localhost:3000/students')
// 因为请求的/student 3000端口本身没有,所以代理会把请求转发给5000端口
// 但此种配置方式只能配置一种请求地址,如果还需要请求5001就不行了
// "proxy": "http://localhost:5000"
getStudentData = ()=>{
//!! http://localhost:3000/api1/students 这种加了/api1的,是采用的编写setupProxy.js配置多个代理的方法
axios.get('http://localhost:3000/api1/students').then(
response => {console.log('成功了',response.data)},
error => {console.log('失败了',error)}
)
}
getCarData = ()=>{
axios.get('http://localhost:3000/api2/cars').then(
response => {console.log('成功了',response.data)},
error => {console.log('失败了',error)}
)
}
render() {
return (
<div>
<button onClick={this.getStudentData}>点我获取学生数据</button>
<button onClick={this.getCarData}>点我获取汽车数据</button>
</div>
)
}
}
react脚手架配置代理总结
方法一
在package.json中追加如下配置
"proxy":"http://localhost:5000"
说明:
- 优点:配置简单,前端请求资源时可以不加任何前缀。
- 缺点:不能配置多个代理。
- 工作方式:上述方式配置代理,当请求了3000不存在的资源时,那么该请求会转发给5000 (优先匹配前端资源)
方法二
-
第一步:创建代理配置文件
在src下创建配置文件:src/setupProxy.js
-
编写setupProxy.js配置具体代理规则:
const proxy = require('http-proxy-middleware') module.exports = function(app) { app.use( proxy('/api1', { //api1是需要转发的请求(所有带有/api1前缀的请求都会转发给5000) target: 'http://localhost:5000', //配置转发目标地址(能返回数据的服务器地址) changeOrigin: true, //控制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头中host字段的值 /* changeOrigin设置为true时,服务器收到的请求头中的host为:localhost:5000 changeOrigin设置为false时,服务器收到的请求头中的host为:localhost:3000 changeOrigin默认值为false,但我们一般将changeOrigin值设为true */ pathRewrite: {'^/api1': ''} //去除请求前缀,保证交给后台服务器的是正常请求地址(必须配置) }), proxy('/api2', { target: 'http://localhost:5001', changeOrigin: true, pathRewrite: {'^/api2': ''} }) ) }
说明:
- 优点:可以配置多个代理,可以灵活的控制请求是否走代理。
- 缺点:配置繁琐,前端请求资源时必须加前缀。
二、github搜索案例相关知识点
1.设计状态时要考虑全面,例如带有网络请求的组件,要考虑请求失败怎么办
2.ES6小知识点:解构赋值+重命名
let obj = {a:{b:1}}
const {a} = obj; //传统解构赋值
const {a:{b}} = obj; //连续解构赋值
const {a:{b:value}} = obj; //连续解构赋值+重命名
3.消息订阅与发布机制
1.先订阅,再发布(理解:隔空对话的感觉)
2.适用于任意组件间通信
3.要在组件的componentWillUnmount中取消订阅
4.fetch发送请求(关注分离的设计思想)
try {
const response = await fetch(`http://localhost:3000/api1/search/users2?q=${keyWord}`)
const data = await response.json()
console.log(data)
} catch (error) {
console.log('请求出错',error)
}